国内恒温恒湿试验箱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恒温恒湿试验箱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t,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恒温恒湿试验箱约占50万t,国有恒温恒湿试验箱450多万t,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恒温恒湿试验箱容量达300多万t,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贮藏库面积达200多万m2,仓储能力达130多万t,其中机械冷藏库70多万t,普通库为60多万t。112国内恒温恒湿试验箱存在的问题我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大国,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发展还是明显落后。
(1)设备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国内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兴建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高潮,但在此期间修建的恒温恒湿试验箱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技术陈旧、能耗高效率低,隔热层运行到现在已经严重老化,跑冷严重。管理上更由于受多年的国有体制影响,加上长期低廉的能源价格,使得企业管理粗放,多数恒温恒湿试验箱都没有能源消耗检测仪表,没有建立能源台帐,以至许多企业能耗占成本费的30%以上。
(2)部分恒温恒湿试验箱设计不尽规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国内很多恒温恒湿试验箱属于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现象较为普遍。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容积500m3以上以氨为制冷剂的土建食品恒温恒湿试验箱,其库址选择、地基处理、制冷设备安装等方面严重不符合5恒温恒湿试验箱设计规范6(GB50072-2001)的要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恒温恒湿试验箱名为气调库却达不到气调的目的,部分低温库一建成就面临停用或只能按高温库降级使用的局面。
(3)制冷方式落后。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恒温恒湿试验箱仍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而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较先进的/分散式制冷系统0,并得到了普遍应用,英国、美国、瑞典、法国等国也早早就开始推广分散式制冷系统。
(4)冷却设备能耗大。我国恒温恒湿试验箱冷却设备大多采用光滑排管,这种冷却设备金属耗量大,冷却效率差。在国外基本上由冷风机所代替,但是若应用冷风机,其除霜问题则相对麻烦一些,冷风机维修量也大。
(5)在制冷设备上,我国主要采用水冷式冷凝器。国外普遍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并配备变频调速装置,这样不仅省去了冷却塔和水泵及循环水池投资,更重要的是蒸发式冷凝器冷却水流量仅为水冷式冷凝器的10%,明显节能省电,这对于我国缺水地区尤为重要。
(6)恒温恒湿试验箱的隔热材料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采用软木、稻壳、聚苯乙烯等。就目前来说,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较为合适,由于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很小,隔热层可做得较薄,这样可以增加库内的容积,而且施工快速、粘结牢固、内外无接缝、隔水隔热性能都很好,其内表面用金属铝板围护即可,总热惰性指标低于115,仅为软木隔热混凝土内墙的16%~20%。
(7)在我国,并没有把整个恒温恒湿试验箱系统作为自控对象,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制冷设备部件,并未真正深入到循环本身,没有一套适用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新型制冷自控元件。
(8)国外多数已经实现了蒸发器自动融霜,而我国恒温恒湿试验箱中的除霜周期和除霜时间一般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除霜过程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
(9)制冷系统维修措施不当。制冷机的正常维修周期一般为运转8 000~10 000h即应进行大维修;运转3 000~4 000h进行中维修;运转1 000h进行小维修。适时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保养,这样可以及早消除事故隐患。
正航仪器设备包括恒温恒湿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两槽或三槽)、PCT高压老化试验箱、快速温变试验机、步入式恒温恒湿房、高温老化房、精密烘箱、真空高温箱、高温烤箱、盐雾试验箱、电磁式振动试验机、跌落试验机、拉力系列等仿真环境试验设备。多年来,凭借着精湛专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一直被消费者所深信支持。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医学、电子电器、LED光电、太阳能光伏、稀土磁性材料、电线电缆、塑胶、五金、纸品包装等等。http://www.zhsysb.cn
